“花在哪里开,我就去哪里”——记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柏云

新闻热点 2025-09-15 04:30:28 237

  【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】

  光明日报记者 胡晓军 李玉兰 王洋 光明日报通讯员 薛斌

  初秋的花里南昌大学先骕园内,“兰园”里兰科植物枝叶舒展。开去科学杨柏云教授正俯身在一株幼苗前,南昌风流倜傥网仔细观察生长状态:“你看这叶片的大学纹路,藏着它生长的生命秘密呢。”

  早在1986年,学院杨柏云来到江西大学(现南昌大学)生物系,教授从此与兰科植物结下不解之缘。杨柏从最初跟随老师从事大花蕙兰的花里组织培养,到后来深耕珍稀濒危兰科植物保育,开去科学近40年时光里,南昌他的大学脚步遍布江西的山山水水。

  “一个物种就是生命一个基因库。”这是学院杨柏云常挂在嘴边的话。几年前,教授风流倜傥网一位向导朋友发来的照片让他惊喜不已——那是江西境内首次发现野生大黄花虾脊兰的踪迹。这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,当时全国野生资源存量不足300株,其种子缺乏胚乳,需与特定真菌结合才能萌发,无菌条件下的萌发率仅18%,繁殖难度极大。

  为了守护这一珍稀物种,杨柏云带领团队开启了艰难攻关。实验室里,他们从数万种真菌中寻找匹配的共生菌,常常工作到深夜;野外调查时,经常遇到蚂蟥叮咬、毒蛇威胁。历经5年上千次的试验,杨柏云团队终于建立起无菌培养和真菌共生培养的繁殖体系,让种子能在30天至60天内发芽,实现了规模化育苗。

  如今,大黄花虾脊兰已连续3年在江西官山、井冈山和湖南崀山等19个野外回归点开花。

  杨柏云常说一句话:“花在哪里开,我就去哪里。”很快,闲不住的杨柏云把目光又投向了另一种濒危植物——杨氏丹霞兰。这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堪称“植物界大熊猫”,为腐生植物,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,移栽不能成活,是我国极小种群保护物种。

  2015年,一个偶然的线索让杨柏云得知井冈山地区可能存在兰花的一个“新属”。次年早春,他便奔赴井冈山,几经搜寻终于在一户人家的后山隐蔽处见到了几株丹霞兰。此前,丹霞兰仅在我国广东有极少发现。历经多年研究,杨柏云团队不仅全面摸清了其在江西省的分布及蕴藏量,还完成了传粉生物学研究,攻克了导致其濒危的机制,突破了共生培养和种子就地萌发技术,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。

  从实验室到野外,从育苗到回归,杨柏云始终奔波在科研一线。已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、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的他,从未停下“与时间赛跑”的脚步——在做好保育工作的同时,还注重科普与传承。

  在每个大黄花虾脊兰回归点,杨柏云都会对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当地村民进行科普。他说:“希望有更多人共同守护这美丽的物种。”

  《光明日报》(2025年08月29日 04版)

[ 责编:任子薇 ]
本文地址:http://shangrao.hackpro.cn/html/95f5399851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.2066 调升32个基点

夏季火熨让患者告别足底疼痛

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

海军某支队:干部骨干走进战位,架起知兵爱兵“连心桥”

含“新”量十足 打开服贸会的方式已是next level

友情链接